|
雾霾惹人厌车载空污监测济南上海试点
(博讯北京时间2019年2月11日 转载)
雾霾是中国大城市病的主要症状之一,为能即时、精确反应一地的空气品质,上海一名大学教授3年前提出「车载」监测概念。目前,车载空气品质监测器已经研发成功,并在济南、上海试点。
微信公众号城市数据团报导,细悬浮微粒(PM2.5)监测数据一般来自政府设立的环境品质监测站。这些监测站位置固定且数量较少,以上海为例,63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10个国控站、16个市控区级监测站。
为让监测点覆盖更多街区和社区以及快速监测提高即时性,同济大学教授谭洪卫团队3年前提出构建包括无人机载、车载、固定点三位一体的城市空气环境空间监测网路,并得到山东大学副教授司书春团队的支持。
监测技术的创新,也冲击外界对空气品质的认知。民众通常认为早晚高峰时的空气品质最差、郊区的空气品质比市区好、社区空气品质优于道路。
但从数据来看,上海的情况不完全符合「常理」,有时甚至相反。
从时间上看,只有冬季的PM2.5浓度具有「早9晚6」两个高峰,春夏秋均无此特征。此外,四个季节都呈现出夜间和清晨PM2.5浓度较高、下午最低的趋势。所以若要进行室外活动,「晨不如夜、夜不如午」。
从地域来看,上海的PM2.5浓度并没有「从市中心向郊外递减」的趋势。从季节看,夏秋雨季上海达「优」天数较多;冬季时空气品质有所下降,全市则呈现出「东西分化」现象。
「计程车监测站」目前仅在济南和上海试点,希望能在中国全境进一步推广。但报导也提到,鉴于目前「行动监测站」的数量和采样时长有限,在上海监测的结果,可靠性有待验证。
中央社
(博讯 boxun.com) 1531227
|
|
|
|
|